2025游戏GDC现场直击丨逆水寒如何构建NPC行为模型?优化策略全面揭秘

频道:手游攻略 日期:

2025游戏GDC直击丨逆水寒如何实现NPC行为建模?优化方案揭秘

在今年的游戏开发者大会(GDC)上,网易《逆水寒》手游团队抛出了一枚重磅炸弹——他们首次公开了游戏中NPC行为建模的核心技术,并揭秘了让百万级AI角色同时在线不卡顿的优化方案,这场技术分享直接让台下开发者炸开了锅,有人当场惊呼:“这不就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开放世界AI解决方案吗?”

NPC行为建模:从“复读机”到“真人类”的进化史

过去十年,游戏里的NPC行为建模经历了三个阶段:

  1. 脚本驱动时代:NPC像提线木偶,按固定路线巡逻,遇到玩家只会重复三句台词;
  2. 行为树时代:通过条件判断实现简单交互,如果玩家靠近→说欢迎语→如果被攻击→逃跑”,但逻辑链条超过5层就会崩溃;
  3. 机器学习时代:部分3A大作开始用神经网络训练NPC,但算力需求直接让手机变暖手宝。

而《逆水寒》直接跳过了这些中间阶段,自研了一套“混合现实行为建模系统”,技术负责人林锐在演讲中打了个比方:“我们给每个NPC装了个‘半成品大脑’,既有预设的行为模板,又能根据环境动态学习。”

具体怎么实现?核心是三板斧:

行为基元库:把人类行为拆解成乐高积木

团队先采集了3000小时的真实社交视频,用动作捕捉+自然语言处理,把人类行为拆解成2000多个“行为基元”,打招呼”这个动作,可以细分成“点头微笑”“拱手作揖”“拍肩膀”等12种变体,每种变体对应不同的情境权重。

当NPC需要和玩家互动时,系统会像搭乐高一样,根据玩家等级、江湖声望、当前场景等因素,从基元库里随机组合出最合适的反应,比如遇到穿新手装的玩家,NPC可能多说两句指引;碰到高战力大佬,则会主动避让并露出敬畏表情。

短期记忆系统:让NPC学会“看人下菜碟”

传统NPC的对话树是线性的,而《逆水寒》的NPC拥有“72小时短期记忆”,系统会记录玩家最近3天内的所有行为,生成一个动态标签库,举个例子:

2025游戏GDC直击丨逆水寒如何实现NPC行为建模?优化方案揭秘

  • 如果你总在汴京街头调戏卖花姑娘,NPC会给你贴上“轻浮”标签,下次见面时姑娘会躲着你走;
  • 如果你连续一周给乞丐施舍铜钱,乞丐会记住你的善举,甚至在关键剧情中跳出来为你作证。

更绝的是,这些记忆会通过“社交网络传播”,乞丐A会和乞丐B分享你的事迹,导致整个汴京的底层NPC对你态度转变,这种蝴蝶效应般的连锁反应,让玩家真切感受到“自己的一举一动都在改变世界”。

长期目标驱动:NPC也有自己的“人生KPI”

每个NPC出生时都会被随机分配一个“人生剧本”,成为汴京首富”“找到失踪的妹妹”“考取状元”,为了实现目标,他们会自主规划每日行程:

  • 商人NPC每天凌晨计算进货路线,避开玩家帮派火拼区域;
  • 书生NPC会定期去书院听课,偶遇玩家时可能邀请你帮忙抄书;
  • 甚至连路边的野狗都有“填饱肚子”的终极目标,会追着拿肉包的玩家跑三条街。

当NPC的长期目标与玩家行为产生冲突时,就会触发“价值观博弈”系统,比如你试图抢劫一个急等着钱给母亲抓药的NPC,他可能会跪地求饶、散尽家财,甚至突然暴起反抗——这种不可预测性,正是《逆水寒》NPC最让人上头的地方。

百万级AI同屏不卡顿?优化方案堪比“蚂蚁搬家”

技术演示环节,林锐放出了一张让全场倒吸凉气的PPT:在某次帮战中,现场同时存在127万名AI角色(包括玩家、NPC、野怪),而手机端帧率稳定在58-62帧,要知道,这可是在骁龙8 Gen4芯片上实现的效果!

他们是怎么做到的?优化方案总结起来就四个字: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但具体操作堪称艺术:

空间分层渲染:把AI分成三六九等

根据玩家视野范围,将场景划分为三个同心圆:

  • 核心圈(半径5米):所有AI使用完整建模+物理引擎,连衣角摆动都算得清清楚楚;
  • 过渡圈(5-20米):AI降级为简模,行为逻辑从每秒60次判断降到每秒5次;
  • 外围圈(20米外):AI直接变成“纸片人”,只有当玩家转头时才会临时加载细节。

更骚的是,系统会动态预测玩家视线方向,比如你正在和NPC对话时突然转头,系统会提前0.3秒加载背后区域的AI细节,实现“无缝切换”。

行为决策外包:让AI自己“想”

传统AI每帧都要向CPU请求指令,而《逆水寒》采用了“边缘计算+终端预判”的混合架构:

  • 简单行为(如巡逻、采集)完全由手机本地AI芯片处理;
  • 复杂行为(如谈判、战斗)则上传到云端服务器计算,结果再下发到终端;
  • 最绝的是“预判系统”,AI会根据玩家历史行为提前模拟10秒后的决策,比如你总爱从左边偷袭BOSS,AI就会在战斗开始前,把80%的算力分配给左侧区域的预判计算。

动态资源回收:AI也能“退休”

当场景中AI数量超过阈值时,系统会启动“智能回收机制”

2025游戏GDC直击丨逆水寒如何实现NPC行为建模?优化方案揭秘

  • 优先回收那些“对剧情无影响”的AI,比如路边卖艺的、嗑瓜子的群众;
  • 对于关键剧情NPC,则采用“降维打击”——把3D模型换成2D贴图,对话时再临时加载语音;
  • 最狠的是“AI托管”功能,当两个低优先级NPC相遇时,系统会让其中一个进入“自动驾驶”模式,行为逻辑直接复用另一个NPC的决策树。

那些让人拍案叫绝的细节彩蛋

在开发者问答环节,林锐分享了两个让现场哄堂大笑的案例:

  1. “舔狗”NPC的自我修养
    有个NPC被设计成“暗恋玩家”的性格,结果测试时发现,当玩家连续拒绝他7次后,他居然会黑化成反派BOSS!更绝的是,这个黑化过程完全由AI自主决策,策划都没料到,现在这个NPC成了隐藏剧情的关键人物,玩家需要集齐7个“好人卡”才能避免他黑化。

  2. AI也会“摸鱼”
    为了防止NPC过度内卷,系统给每个AI设置了“精力值”,当精力值低于30%时,NPC会主动划水:商人NPC可能提前收摊回家,守卫NPC会假装没看见你翻墙,有玩家吐槽:“我半夜去偷镖车,结果发现守卫在打瞌睡,这合理吗?”策划淡定回复:“古代夜班本来就容易犯困啊!”

未来已来?NPC或将拥有“数字灵魂”

在演讲最后,林锐抛出了一个更疯狂的设想:“数字灵魂计划”,他们正在尝试让NPC的行为数据永久存储在区块链上,即使玩家转生新区,原世界的NPC也会保留对你的记忆。

“想象一下,十年后你重返江湖,那个曾被你救过的乞丐已经成为丐帮帮主,他依然记得你当年施舍的半块馒头——这才是真正的会呼吸的江湖。”

这个计划面临伦理争议:当NPC产生类似人类的情感时,我们是否有权随意修改他们的记忆?或许正如林锐所说:“技术没有善恶,但开发者需要守住底线。”

随着《逆水寒》这套NPC行为建模系统的曝光,手游AI领域或将迎来新一轮军备竞赛,但无论如何,玩家们已经用脚投出了票:游戏上线首月,#逆水寒NPC太真实了#话题冲上热搜,相关二创视频播放量突破20亿次,或许正如玩家所说:“我遇到的每个NPC,都是另一个平行世界的自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