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手游是否具备推动文化传播与国际影响力的潜力?
■ 中国手游的位置
我在Google+上找到cjacobwade的时候,他正在鼓捣Unity。
cjacobwade就是我们介绍过的《香肠俱乐部》的开发者。这个游戏在几天前已经成功完成了众筹。cjacobwade显得非常高兴,说要送我几个Mac上的测试版游戏。我表示没有Mac,并问他:“既然你是用Unity做的开发,为什么不上移动平台呢?毕竟多一个平台多一份机会嘛。”

过了一会儿,他回复我:
“好吧,我实在忍受不了虚拟摇杆和虚拟按键。要针对触摸手势设计操作又太麻烦……我觉得手机不算很好的平台,我想做真正的游戏。”
我们之前发表过莉莉丝CEO王信文的专访。在专访里,王信文说了一句话:“现在真正的主流玩家其实是不接受手游的,他们觉得玩手游是一件很LOW的事情。”关于这件事,我其实一直有深切的体会。
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,玩家群体越“硬核”,对手游的接受度越低。不光玩家如此,游戏开发者更是如此——说到底,游戏开发者可算是最硬核的游戏玩家。我采访过的手游制作人(无论是刚刚创业还是已经成功)普遍热爱主机游戏,但要问起喜欢什么手游,就几乎只能礼节性地列举两个腾讯或者网易的大作。
通过上面的例子,我想引出的是另外一个话题:中国手游行业在全球手游行业里的位置,类似手游行业在游戏行业里的位置:足够强,足够大,但却并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和话语权。
这样的比照其实很清晰。中国已经是最大的游戏市场,其中大多数份额被手游占据。同时,在全球游戏行业中,手游的市场份额已经超过主机游戏。
如同少有能对整个游戏行业产生影响的手游一样,少有能影响全球市场的中国手游。单纯的市场成功很难算文化输出。而少数手游已经做到了文化输出,它们有真正的文化影响力。但是,中国手游呢?
中国手游已经有能力进行文化输出了吗?
■ 在海外最成功的国产手游
说到中国手游的海外成功,绕不开以下三个公司:智明星通(elex)、成都尼毕鲁科技(tap4fun)和米哈游。智明星通的《列王的纷争》(clash of kings)在大多数欧美国家和东南亚国家的iOS畅销榜上都排行前列。尼毕鲁科技是最早开始移动游戏海外发行的公司之一,他们在2013年上线的《银河传说:超时空舰队》至今在东南亚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市场上拥有不错的收入。米哈游的《崩坏学园》系列在日本虽然不算成绩非常出色,但作为一个国产二次元游戏,能“逆输出”到日本并有一定口碑,也算是相当难得。

《列王的纷争》的玩法和画面同《战争游戏》多有相似之处,但玩家普遍并不在乎这一点。《列王的纷争》的画面更好,战斗场景更流畅,付费内容也比《战争游戏》更友好一些。
劳伦斯是一名《列王的纷争》的英国玩家。像《列王的纷争》这样内置社交系统非常完善的游戏,往往缺乏(或者说不太需要)游戏外的玩家社区。倒是有官方的Reddit专区和论坛,但人气低得可以。因此,要定向找到这么一名英国玩家还挺不容易的。
实际上,我并不是“定向”找到劳伦斯的。遇到劳伦斯完全是巧合,他是我半年前介绍的游戏《BEAM》的开发者。
半年前采访他的时候,我也询问了他最喜爱的手机游戏。他是个资深手游玩家,列举出了一大堆游戏,其中就包括《列王的纷争》。我问劳伦斯:“你知道这是中国游戏吗?”他显得有些吃惊,说:“我并没有特意了解过。我知道这个游戏里的中国人特别强势,不过……中国游戏?我没想到过这会是一个中国游戏,它一点不像是个中国游戏。”
我问:“什么样的游戏才像中国游戏?”
劳伦斯停了一会儿,告诉我,这个问题有点复杂。他后来发给我老长一段话,大意如下:
说起中国,肯定就是中国功夫、中国菜、狮子舞和汉字这样的符号。但是,要谈论中国游戏,甚至中国手机游戏的话,他并找不出太多观点。倒不是被刻板印象干扰,问题在于甚至没有足够多的游戏能帮助他形成刻板印象。
劳伦斯告诉我,在《列王的纷争》的英国玩家眼里,中国玩家的形象并不算太好。

劳伦斯出生于南非,2003年搬到英国。他在军队中服役了7年,退役之后进入大学学习计算机,然后在“高龄”之下进入了一家最顶级的投行。他的团队bimonks是个纯线上团队。他的美术师Yuliya是白俄罗斯人。他的前合作伙伴,嘉文(也是他的亲哥哥)现在在中国做英语教师。劳伦斯告诉我,嘉文是个出色的艺术家,去中国是真正意义上的“说走就走的旅行”——走之前还在商量两个人搞全职独立游戏呢。
你看,这是个相当具有国际视野的玩家。他不会太有民族偏见,所以应该能做出比较客观的判断。
“中国玩家普遍比较国家主义……有些玩家甚至比较种族主义。当然,会这么感觉,大概主要还是因为打不过他们……中国玩家普遍既有钱又有时间,几乎统治了这个游戏。有消息说《列王的纷争》里存在打钱脚本(这个游戏有Facebook页游版,所以确实有技术上的可能性),不过没有确凿的证据。你这么一说我倒是可以理解,为什么游戏里有这么多中国人,因为本来就是中国游戏嘛。”

原则来说,此类游戏中的“国家对立”应该是完全虚拟的。但在《列王的纷争》中就不是这样。
针对中国人的“打金脚本传说”主要源于一个视频。视频的截图就在上面。如你所见,图中的应该是一个我国台湾省的玩家(比较有趣的是,台陆玩家关系在《列王的纷争》中格外和谐)。他不停地点击着内购按钮,点到游戏几乎卡死。很难说这个视频是否属实,总之在这个视频出来之后,中外玩家间的对立日益紧张。
劳伦斯说:“在全球市场上获得成功的中国游戏是极少数。玩家心中的‘中国游戏印象’,很多情况下只是‘中国玩家印象’的错位。至于对《列王的纷争》本身的印象,我觉得它确实和《战争游戏》很像,但在各种细节上都做得更好。问题在于,它没有那种致命的,让你一下能记住的东西。原谅我说得不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