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GDC独家报道»羊了个羊丨全新物理引擎体验,开发者深度专访分享

频道:最新资讯 日期:

2025GDC直击»羊了个羊丨物理引擎升级,开发者专访:当“羊毛”开始跳舞,这款国民级消除游戏如何突破技术天花板?

在2025年全球游戏开发者大会(GDC)的独立游戏展区,一款国产手游的展台前人头攒动——不是因为新作发布,而是《羊了个羊》的物理引擎技术Demo正在循环播放,玩家们戴着VR设备,用手指在空气中抓取、揉搓着屏幕里的虚拟羊毛,而那些本该“贴图化”的毛团,竟像真实布料般自然垂坠、甚至能被玩家“搓”出静电特效,这一幕让无数从业者惊呼:“这真的是那个曾被吐槽‘物理效果像PPT’的《羊了个羊》?”

带着同样的疑问,我们在GDC现场独家对话了《羊了个羊》主创团队,技术总监林然(化名)笑着摊开笔记本,屏幕上的代码片段中,一行红色标注格外醒目:“物理引擎重构,从‘能用’到‘用得爽’的200天。”

从“全民吐槽”到技术革新:为什么非要跟物理引擎较劲?

“说实话,两年前我们根本没想过要动物理引擎。”林然坦言,2023年《羊了个羊》爆火时,团队规模仅15人,核心目标就是“用最简化的技术实现最魔性的玩法”,当时游戏中的物理效果几乎为零——所有消除道具都是2D贴图,碰撞检测靠“打点标记”,玩家吐槽“羊毛像纸片”“消除特效像PPT翻页”,但团队选择“战略性忽视”。

转折发生在2024年春节,当DAU突破8000万时,玩家社区突然涌现大量“整活视频”:有人用剪辑软件让羊群跳起科目三,有人自制3D模型把道具变成“会跳舞的羊毛毡”,这些UGC内容让团队意识到:玩家对游戏的情感投射,早已超越了简单的消除玩法。

“我们开始反思:为什么不能让游戏内的物理表现也‘活’过来?”林然回忆,2024年Q2,团队决定投入30%人力重构物理引擎,目标直指三大痛点:

  1. 布料模拟:让羊毛、草堆等柔性物体呈现自然垂坠感;
  2. 碰撞反馈:消除时的道具互动不再“穿模”;
  3. 动态破坏:实现类似《愤怒的小鸟》的碎片化物理效果。

技术攻坚战:用“土办法”实现次世代效果

在GDC技术分会场,林然展示了一段对比视频:旧版游戏中,玩家消除三叠羊毛时,毛团会“瞬移”消失;而在新引擎下,羊毛会像被磁铁吸引般缓缓坍缩,甚至能根据堆叠层数呈现不同形态的“塌陷动画”。

2025GDC直击»羊了个羊丨物理引擎升级,开发者专访

“我们没有用Havok或PhysX这些商业引擎,而是基于Unity的DOTS架构自研了一套轻量级物理系统。”林然解释,团队将物理计算拆分为“刚体层”和“柔性层”,前者处理道具的基础碰撞,后者通过顶点动画模拟布料形变,为了优化性能,他们甚至开发了“动态LOD(细节层次)算法”——当玩家快速滑动屏幕时,物理效果会自动降阶以保证流畅度。

最令人惊艳的是“羊毛纤维级模拟”技术,通过将每根羊毛视为独立粒子,并赋予其质量、摩擦力等属性,团队实现了类似《艾尔登法环》中布料系统的效果,当玩家用道具“刮毛”时,羊毛会以不同角度飞溅,甚至能粘在屏幕边缘形成“毛絮残留”。

“代价是巨大的。”林然苦笑,重构期间,团队曾因一个“毛团穿模”Bug连续加班三周,最终发现是浮点数精度问题导致物理坐标系错位,为了测试极端情况,他们甚至写了个脚本让AI疯狂点击屏幕,结果把测试机“点”到了80℃高温。

玩家“整活”倒逼技术升级:那些意想不到的副产品

物理引擎升级带来的不仅是视觉提升,更催生了全新的玩法可能性,在GDC现场Demo中,我们体验了尚未上线的新模式“羊毛工坊”:玩家可以自由拉伸、揉捏羊毛团,制作出“心形”“星星”等特殊形状,这些自定义道具甚至能影响消除概率。

“这个模式完全是被玩家逼出来的。”林然透露,去年有玩家发现用“三指缩放”手势能让羊毛产生形变,进而衍生出“捏脸式消除”玩法,团队索性将其标准化,并加入UGC编辑器——玩家上传的创意造型已成为游戏内的重要付费点。

更有趣的是物理引擎对社交属性的强化,新版“好友对战”模式中,玩家可以互相投掷“物理道具”,比如一坨粘性超强的“鼻涕羊毛”,被砸中的玩家屏幕会短暂模糊,这种“贱萌”互动让对战胜率不再是唯一追求,反而催生了大量“表情包攻击”战术。

开发者直言:物理引擎不是万能药,但能带来“化学反应”

当被问及“中小团队是否该效仿”时,林然给出了谨慎建议:“物理引擎升级需要天时地利人和,我们敢做,是因为《羊了个羊》的玩法足够简单,物理表现能成为‘记忆点’,如果是复杂RPG,可能投入产出比就不划算了。”

2025GDC直击»羊了个羊丨物理引擎升级,开发者专访

他特别强调,技术升级必须与玩法深度结合,比如新版“Boss战”中,玩家需要利用物理规则破解机关:推动巨石砸开冰层、用羊毛缓冲坠落伤害……这些设计让物理引擎从“表现层”渗透到“核心玩法”。

“最让我们惊喜的是玩家自发创造的‘物理梗’。”林然展示了一段视频:某玩家利用新引擎的“毛絮残留”特性,在屏幕边缘堆出了一只“长毛版羊”,其他玩家纷纷效仿,甚至衍生出“比谁羊毛留得更长”的挑战赛。

未来展望:当消除游戏开始“卷”技术

在GDC演讲结尾,林然抛出了一个更大胆的计划:将物理引擎与AI结合,实现“程序化生成关卡”,比如根据玩家操作习惯,动态调整道具的物理属性——手残党会遇到“更粘稠”的羊毛,而高手则要面对“滑溜溜”的冰块。

不过他也坦言,技术升级永远是“双刃剑”。“现在玩家会盯着看羊毛飘动的轨迹是否符合牛顿定律,这反而让我们更焦虑。”林然笑道,“但转念一想,这何尝不是一种甜蜜的负担?”

离开展台时,我们注意到Demo区的标语:“让每一根羊毛都有存在感”,或许这正是《羊了个羊》给行业的新启示:在玩法创新趋缓的今天,对技术细节的极致打磨,同样能成为突破内卷的利刃。

后记
采访结束后,林然偷偷透露了一个彩蛋:在2025年七夕版本中,玩家消除特定组合时,屏幕会飘落“心形羊毛雨”,“每片心形都是物理模拟的,绝对不穿模”,当我们追问如何保证性能时,他眨眨眼:“秘密武器是‘情感优化’——毕竟,谁忍心拒绝会跳舞的羊毛呢?”